高净值艺术品藏家数量或将大幅上升
近日,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 Group)首席执行官菲利普·霍夫曼(Ph ilipHoffman)做出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富有人群中拥有艺术品人群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上升至40%。
如果以凯捷美林(C a p G em i n i)最新发布的《2 013世界财富报告》中对世界超高净值人群(U lt ra-h igh n et wor t hpopulation)规模的估算——111,000人为计算基础,霍夫曼的预测意味着在未来10年中,涉足收藏的富人数量将由550 0人上升至44,000人。而若将1200万高净值人群(high net worth population)整体包含在内的话,涉足艺术品收藏的富人的数量将达到惊人的480万。
尽管这种经验性、直觉性的预测与草率的计算方式缺少严肃的数据与理论支持,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依据,但确实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艺术品投资将日趋为富有人群所看重及艺术品市场潜在买家群体将进一步扩张的信心。
而高净值人群规模和有意持有艺术品人数比例的增长,对艺术品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正能量。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及高净值人群艺术品收藏态度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品的购买力。
金融危机过程中,高净值人群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凯捷美林在过去5年(2 0 0 9年至2 013年)间发布的《世界财富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以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起始年2008年为基点,到2012年,世界高净值人口(高净值人群:拥有超过100万美金可投资资产的人群)数量以平均每年8 . 6%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 012年,高净值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200万人。
观察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额的变化可见,在过去5年中,高净值人群所持有的可投资资产(不包括自住房产、收藏品、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总体规模也呈上升趋势,除2011年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有大幅度增长。以2 0 08年为基点计算,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额以8.9% 的年均增长速度迅速累积,超过了金融危机前2005年至2007年间年均7. 2%的最高增长速度。实际上,在2 010年,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财富额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2007年所达到的峰值。而到2012年,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财富额已经达到46. 2万亿美金。
整体来看,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宏观经济的衰退,并没有长期影响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所持有财富的迅速增长。这意味着,以高净值人群为支柱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高端艺术品市场即使在金融危机下,仍然有吸引资金流入的潜力。
在金融危机中,高净值人群加深了对艺术品兼具“审美”及“投资”属性的特质的认知
2010年的一次访谈中,“梅摩指数”(Mei Moses Index)创始人迈克尔·摩斯(Michael Moses)称,艺术品是少有的具备“三美”(three beauties)特质的资产:首先是带给观赏者的视觉享受之“美”,其次是收藏趣味之“美”,第三是可规避通胀风险的经济收益之“美”。对于“激情”投资者来说,购买艺术品的同时,免费获得了其附带的经济收益之“美”。而对于财富投资者来说,视觉享受和收藏趣味之“美”,又是“意外”的收获了。
凯捷美林发布的《世界财富报告》一直将艺术品收藏与奢侈收藏品(豪车、游艇、私人飞机等),奢侈消费品(设计师款手包、鞋、时装等),珠宝、宝石和手表,“杂项”(俱乐部会员卡、枪支、乐器),体育活动投资(运动队、赛马、航海)及“其它”收藏品(钱币、红酒、古董等)一同归入“激情”投资项目。
而根据凯捷美林2 0 0 9年至2 013年间连续发布的5份《世界财富报告》,可以了解到金融危机过程(2 0 0 8 年至2 01 2年)中,支撑高净值人群艺术品需求的主要因素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高净值人群对于“激情”投资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实际上,对于“激情”投资的总体需求并没有受危机影响而大幅下降,显著调整的是“激情”投资内部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出于对有形价值(tangible value)的追求,高净值人群在大幅缩减多种“激情”投资项目的同时,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依旧高涨,当年艺术品收藏投资占“激情”投资总额的比例由危机发生前的20%(2006年)上升至25%。
进入2009年后,虽然“激情”投资的多个细分领域的需求仍低于危机前,但高净值人群已经显示出回归的迹象。最重要的投资行为变化之一为部分高净值人群在金融市场依然动荡的情况下,开始以“投资者兼收藏者”的身份,进行“激情”投资,即追求拥有长期有形价值(long-termta ngible value)的“激情”资产种类,而所有细分领域中最能体现该种价值的便是艺术品及“其它”收藏品(钱币、古董、红酒等)。
2010年,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改善,高净值人群对于满足审美与情感需求的享受性支出的比例有所回升,而作为既能提供审美快感,又与主流财务投资手段低关联或负关联的艺术品,仍然保持了其配置多样化的吸引力。报告也指出,高净值人群开始明确地将金融市场中“替代性”投资(通常包括结构性产品、对冲基金、金融衍生产品、外汇、大宗商品、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所具备的某些属性与职能,如资本保值增值、投资组合多样化及获取短期投机性效益等,叠加到某些原本从“审美”或“生活方式”角度提供满足感与吸引力的“激情”投资项目上。
2011年,尽管艺术品、珠宝与纪念品不被算作“可投资资产”,但高净值人群中出现了将大量资本投向各类“嗜好”与“收藏”的情况。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替代性”投资,但大量高净值人员将其“持有物”视为投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随着国际金融环境进一步改善,高净值人群出于“喜好”与“社会责任感”(purposes)进行“激情”投资的情况有所增长,“激情”投资行为中追求经济性“增长”的色彩开始褪去。
在过去的5年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多种主流投资手段失灵的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对属于“激情”投资类别的艺术品所具备的长期有形价值与替代传统“替代性”投资手段的潜力的认知得到了提升。正如迈克尔·摩斯所指出的那样,艺术品的“三美”特质使其具备“跨界”提供价值的能力。当这种能力在特定的情况下被挖掘后(根据“Artvest”数据,2011年全球艺术品基金产业规模达7.5亿美金),艺术品投资的受众面实际上得到了拓展。
乐观地看,如果高净值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稳定的话,到2 02 2年,世界高净值人口数量将达到惊人的1669万。而如果艺术品能基于其“三美”特质,继续扩大对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霍夫曼所预言的由5%至40%的收藏比例增长,也存在成为事实的可能性。如果以此为基础计算,世界范围内涉足艺术品收藏的高净值人数甚至会接近668万。